作者: 乾元坤合 发布时间: 2024-07-10
从供给侧角度看,目前市面上的设备管理软件,企业应用效果却不尽如人意。
一方面大部分企业在MES里包含了一些设备管理的功能,仅是为了满足保障生产正常进行的故障报修、基础的台账等,完全不能满足设备数字化工程的专业化、精细化要求。
许多大型央企,从国外引进企业资产管理((Enterprise Asset Management, EAM)、企业资源计划(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–ProjectManagement, ERP)、全员生产维护(Total Productive Maintenance,TPM)等系统,但他们的管理模式和我国实际国情出入较大,缺乏柔性,系统操作复杂,导致现场实施推行困难。而许多定制化的设备管理软件,大多出自没有现场工程经验的互联网或 IT 企业,更侧重从财务、信息技术、流程视角的资产管理。另外在新的逆全球化格局下,Oracle、Google、Apple等IT巨头先后暂停了俄罗斯境内的所有业务,俄罗斯因制裁可能还面临被禁用开源软件进行开发,这也提醒我们,不能在任何重要位置依赖国外技术,这也突显出我国加速推进国产工业系统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。
另一方面,企业在上马数字化的项目中,现场以制造执行系统(Manufacturing Execution System,MES)等为主,设备管理相关功能被拆散,设备数据和相关功能被广泛分布在ERP、EAM、MES、SCADA和各类第三方的设备状态检测系统中。各系统之间接口适配困难,整体缺乏设备工程视角的统一架构规划。而且大部分系统仍然是简单的模型和人为规定的上下阙值报警,而这类系统不能有效检测出设备的微小破损或劣化,从而失去报警的意义。
当前企业的设备管理系统中可能存在以下的常见问题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