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者: 乾元坤合 发布时间: 2024-07-10
设备管理系统是为了提高企业设备管理水平并适应国家"互联网+"发展趋势而建立的。该系统充分利用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作用,旨在企业内建立一个统一高效、资源整合、互联互通、信息共享、使用便捷的可扩展和可管理的系统。该系统以五化(体系化、流程化、标准化、信息化、智能化)融合为基础,整合公司内部资源,引进外部先进管理资源,建设完善的资产管理体系。
设备管理系统通过实现设备信息资源共享化、设备检维修信息化、现场作业无纸化、管理决策数据化,该系统旨在建立良好、顺畅的工作流程和管理模式,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,减少故障,降低生产成本,提高生产效益,创造一个安全无忧的生产现场,实现以集团化为核心的集约、分层管理,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、资产投资回报率和竞争力。
系统的实施方案包括以下几个方面:
1/体系化: 通过引入国内外先进的设备管理理念,如ISO55001、LCC等,建立符合企业发展的设备管理高效运行体系。这些理念提供了一套完整的设备管理框架,帮助企业实现设备管理的系统化、规范化和持续改进。
2、流程化: 对设备管理的各项工作流程进行梳理和重建,明确各个环节的职责和流程,打通工作节点,突破瓶颈,建立高效的沟通机制。通过流程化管理,可以提高工作效率,减少误操作和沟通失误,确保设备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。
3、标准化: 建立可执行、可监督、可评价的设备管理工作标准,涵盖采购、安装、运行、点检、保养、润滑、维修、技改、报废等方面。这些标准提供了明确的指导,帮助员工正确执行各项设备管理工作,同时也能够评估工作效果和绩效,实现持续改进。
4、信息化: 引进先进的计算机技术,建立设备全生命周期的信息化管理。通过数字化设备管理,可以实现设备信息的集中存储、查询和分析,为决策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。同时,信息化管理还能够固化设备管理体系流程,确保各项工作的有效落实,并实现实时沟通和信息共享。
5、智能化: 引入先进的移动技术,如APP、RFID和二维条码技术,规范点巡检过程控制,确保点巡检工作的实时有效。另外,引入三维数字化技术和离线、在线监测技术,实现设备状态的及时展示和性能劣化趋势分析,为预防维护和状态维修提供技术支持。
通过以上方案的实施,企业可以有效提升设备管理水平,降低故障率,减少生产成本,提高生产效益。同时,建立良好的工作流程和管理模式,促进员工综合素质的提高,为企业创造一个安全无忧的生产现场。这将帮助企业提高竞争力,提升资产投资回报率,并顺应国家"互联网+"发展的趋势。